人文志:茶圣陆羽与《茶经》
天门县地方志,深秋的一天,智积禅师经过一座石桥,听到河边芦苇中传出群雁哀鸣之声,其间夹杂着婴儿微弱的哭泣声。循声找去,禅师发现一个男婴冻得瑟瑟发抖、哭个不停,而一群大雁正展开翅膀以免这个男婴遭受风寒。智积满心怜悯,把男孩裹在僧袍里,带回寺院抚养。
陆羽的名字“鸿渐”,鸿渐于陆,被认为正是记录了他与大雁的渊源。
受寺院生活和实际的养父智积禅师影响,陆羽开始饮茶并学习茶艺。据说陆羽离开寺院后,智积多年都不喝别人煮的茶,可见当时陆羽的茶艺已达较高水准。
756年,安禄山叛军占领长安,24岁的陆羽和许多中原难民一起渡过长江,避乱江南。此后四十八年他一直在江南探索茶文化。
761年,陆羽完成了《茶经》初稿,后住在吴兴,但足迹遍江南,一边对茶叶进行实地调查,一边修改《茶经》。他不仅观察茶叶生长,还在各地植茶,在长兴顾渚山、宜兴唐公山等地开辟茶园,观察不同地区茶叶的生长情况。
764年,陆羽32岁,他设计的装饰复杂又具象征意义的特殊茶具风炉铸成。
780年,48岁的陆羽将《茶经》付梓。《茶经》仅为三卷,总字数7000余字,但内容涵盖面广,包括茶树种植、茶叶制造,以及茶的历史和饮用方法。
从茶史的长时段视角来看,《茶经》的出现标志着饮茶从药用健康的主要目的转向了各种私人与社交场合的品饮。饮茶也从地方习俗转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生活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