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
立即登录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

找回密码

立即修改

恭喜您成功修改密码

弹窗将在3秒之后关闭,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4 0

苏轼 《阳关曲 中秋月》

注解及目的地
  • 《阳关曲·中秋作》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切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展开 收起
  • 阳关曲:本名《渭城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宋秦观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溢:满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清寒:清朗而有寒意;银汉:银河。转:移动。玉盘:指月亮。全文翻译——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

    展开 收起
  • 就在创作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后不久,苏轼兄弟便得到了团聚的机会。熙宁九年(1076)冬苏轼得到移知河中府的命令,离密州南下。次年春,苏辙自京师往迎,兄弟同赴京师。抵陈桥驿,苏轼奉命改知徐州。四月,苏辙又随兄来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后方离去。七年来,兄弟第一次同赏月华,而不再是“千里共蝉娟”。苏辙有《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记其事,苏轼则写下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

    展开 收起
  •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东坡云:“暮云收尽溢春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四句皆好矣;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古人赋中秋诗,例皆咏月而已,少有著题者,惟王元之云:“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苏子瞻云:“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盖庶几焉;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唐七言绝歌法······至宋而谱之,存者独《小秦王》耳,故东坡《阳关曲》借《小秦王》之声歌之;清·郑文焯《手批东坡东府》:“不”字律,妙句天成。

    展开 收起

评论

阳关曲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写于公元1077年8月15日,江苏省徐州市

世间冷暖 万物美好

Copyright © 2023 广州布步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58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