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了爱情的,终将被爱情抛弃……
肖华曾经有上大学的机会,但张艺谋的自卑和不安全感最终让她放弃了。《往事悠悠》中写道:
张艺谋心情沉重,说:“你为什么要去上学,现在的学校你又能学到什么?学三年,三年之后会成什么样子,到那时我们的关系肯定就完了。”
我听了他说的话很惊讶,愤愤地对他说:“你怎么这样想,简直是胡说,我根本不是那种人。如果你能上大学,我一定会很高兴,根本不会有什么其它想法。”
他神情更加忧郁,说:“这不是你主观意愿想要变,而是客观环境造成的,你想,你和你的同学朝夕相处,共同语言多了,不由得你不变……”
我虽然很生气,但也感觉他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他怕我离开他。
大学招生的时候,车间里分到了一个名额,是上海交大铸造工艺专业。车间领导研究决定让我去,但我还是把发给我填写的表格送了回去,表明我不再想上大学,我说留在车间里一样学技术。对于我的出尔反尔,车间领导挺惊讶。他们并不知道我是为了张艺谋而放弃了这次机会。
而张艺谋却在1977年底的高考恢复后,开始蠢蠢欲动,他想去参加高考。
北京电影学院去西安招生,因为年龄,没给28岁的张艺谋发准考证。肖华姐姐和姐夫的一封信带来了转机:
我姐夫叫王涤寰,现在北京《中国烹饪》杂志担任摄影记者。他是老三届高中六六级的学生,酷爱摄影。当他知道张艺谋考电影学院碰壁的事后,决心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
姐夫在信中说,让张艺谋把他所有的作品再精心挑选制作一番。凡是上乘之作都不要拉下,再写一封表明心迹的信,一同寄给他。他已设想好了通天的办法,要把这本作品直接送到当时文化部部长黄镇手中,这虽是孤注一掷的办法,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最终,王涤寰通过白雪石的举荐,将作品和信送到黄镇手中,黄爱惜人才,批示:人才难得。秘书长华君武到电影学院沟通,最终北京电影学院研究决定让张艺谋到北京面试。
上一篇:图书管理员与傅斯年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