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指东汉渔阳太守张堪;不可支:快乐到极点;附枝:多余的杈枝。麦穗两岐:一麦二穗,说明收成好;“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常用以指称政通人和,农事获得丰收。《文选》卷三六王融(元长)“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幸四境无虞,三秋式稔,而多黍多稌(稻),不兴两穗之谣。”后句即用张堪事。
展开 收起翻译:桑树没有多余的权枝,一麦长有两穗(桑无附枝麦抽两穗,是异常罕见的现象,古人迷信,以为异象的出现象征祥瑞),只有农业收成好,张堪就感到是最大的快乐。张堪治理渔阳,重视农桑,奖励耕织,注意发展生产,物阜民丰,因而受到了人民的拥戴,故以歌谣对他的政绩加以颂扬。
展开 收起渔阳,古代行政区名。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置渔阳郡,治所即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东。秦统一后,复置渔阳县,郡县同治。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前,渔阳县治所为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
展开 收起后汉书
《后汉书·张堪传》: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他在渔阳作太守官时,“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相关事件又见《东观汉记.张堪传》:“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