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燉(1379年2月6日-1439年7月8日),明朝宗室,南直隶凤阳府凤阳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明代杂剧作家。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周定王朱橚的嫡长子。袭封周王,藩地开封,死后谥宪,世称周宪王。朱有燉是中国戏曲史上重要的杂剧作者,他创作的31本杂剧悉数存世,为元明两代杂剧作者中,存世作品最多的一位。其作品原刻本今保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仅次于《元刊杂剧三十种》后,年代最早的杂剧刻本,在戏曲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 收起朱有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他的父亲是朱元璋第五子朱橚。以亲王的身份从事杂剧创作,这在封建时代是不多见的。朱有燉在明初皇帝与藩王之间的权力斗争中,朱有燉父子先后遭打击。为避祸他远离政治,专意戏曲和戏曲创作。作有杂剧31种,均存。内容多宣扬神仙道化及封建伦理观念,思想平庸消极。以妓女生活为题材的戏,占了他剧作总数的近1/3,他对妓女、乐户颇为熟悉,写来生动逼真。
展开 收起朱有燉为人仁厚、诚心向善,平日同情底层百姓。临死之前,他向英宗表达了不需要殉葬的想法,虽然因诏书下迟了,还是造就了一批殉葬者。不过明英宗因此于天顺临终时作出决定:从他开始,废除殉葬制。
展开 收起元宫词·月宫小殿赏中秋
月宫小殿赏中秋,
玉宇银蟾素色浮。
官里犹思旧风俗,
鹧鸪长笛序《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