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
立即登录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

找回密码

立即修改

恭喜您成功修改密码

弹窗将在3秒之后关闭,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21 0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

注解及目的地
  • 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 小名客儿,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出生于会稽郡始宁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因祖父在会稽建有故宅“始宁墅”而移籍会稽。晋宋间诗人、文学家、旅行家、佛学家,中国“山水诗派”鼻祖。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谢灵运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亦撰写《晋书》,辑有《谢康乐集》。

    展开 收起
  • 永初三年(422年),谢灵运为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太守。一年后,称疾辞官。

    展开 收起
  • 《游赤石进帆海》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分三个层次,前六句为第一层,写倦游赤石,进而起帆海之想。中间六句为第二层次,正写帆海情状与心态变化。最后六句为第三层次,即游生想,结出顺天适己,安养天年之旨。这首诗语言中充实而溢于外,风华流丽而不伤于巧,情、景、理的完美结合,使之成为山水诗佳作。

    展开 收起
  • 南亭之游后,谢灵运开始了他在永嘉境内的探奇搜胜。一方面山水并不能真正抚平他心中的幽愤,所以这一段时间中,他的诗中经常出现“倦”游的字样;然而另一方面,山水又时时给他以新的感受,使他失去平衡的心态,至少获得宣泄而趋于暂时的平衡。景平元年(423)初夏,作者由山入海,即景思昔,为表达自己全身保真、顺天适己、安养天年意愿,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 收起
  • 川后:波神。曹植《洛神赋》:“川后静波。”;天吴:水伯。《山海经》:“朝阳之谷神日天吴,是水伯也。”石华、海月:两种可食用的海味水产。《临海水土物志》:“石华附石,肉可啖。”又:“海月大如镜,白色正圆。”;无端倪:无头无尾,无边无际;倦瀛蠕:对海边岸上的景物已觉得厌倦。传说九州之外有大瀛海包围,故东海也可泛称为瀛;虚舟:没有载物的空船;矜名:崇尚空名;道不足:不足道,不值得称道;适己:顺从自己的本性;物可忽:万事万物(所有的功名利禄)都可以忘记;终然:自然老死,全命而终;天伐:与“终然”相对,指人为因素或外力影响而致损毁夭折。

    展开 收起
  • 仲连轻齐组:鲁仲连轻视齐国的封赏。《史记·鲁仲连传》载:齐田单攻燕聊城不下,鲁仲连乃用计迫使燕将自杀,于是聊城被破。齐君想封赏鲁仲连,而他不要封赏,逃隐于海上。组,系冠帽或印章的丝带,借指官爵。

    展开 收起
  • 子牟眷魏阙:公子牟留恋王室的高官厚禄。《吕氏春秋》载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日:“身在江海之上,心居魏阙之下,奈何?”这里借用来讽刺假隐士。魏阙,富门外悬法之处,代指政界官场。

    展开 收起
  • 任公言:指太公任(任公)教导孔子的一段话:“直木先伐,甘泉先竭”。——《庄子·山木》篇,大意是露才扬己,必遭天伐。人太聪明太惹眼,也容易首先遭到不测。孔子认为有理,就逃到大泽之中隐居起来。

    展开 收起
  •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大海无边无际,没有载物的空船超然漂行。

    展开 收起

评论

游赤石进帆海诗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文选》二十二。《初学记》六。三谢诗。永嘉县志三十三。《诗纪》四十七。又草堂诗笺四苦雨诗注引月一韵。

世间冷暖 万物美好

Copyright © 2023 广州布步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58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