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
立即登录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

找回密码

立即修改

恭喜您成功修改密码

弹窗将在3秒之后关闭,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彊说愁。

26 0

辛弃疾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注解及目的地
  • 丑奴儿:词牌名;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勉强地,硬要;识尽:尝够,深深懂得;欲说还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休:停止。全文翻译——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展开 收起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 收起
  •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高度概括出来,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展开 收起

评论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彊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写于1186年,江西省上饶市博山

世间冷暖 万物美好

Copyright © 2023 广州布步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58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