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1082)重阳日在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作者以诗的意境、语言和题材、内容入词,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
展开 收起“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在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在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上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展开 收起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迎来一生的转折点。上任湖州知州之后,苏轼即给宋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因笔端带了个人色彩,有些话被当时新党利用,斥其不忠。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苏轼下狱103日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才算躲过一劫。当时退休金陵的王安石上书宋神宗求情:“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众臣的努力下,苏轼方获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谪居时的心情。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在这时起的,也是“苏东坡”的来源。
展开 收起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
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
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写于公元1081年9月9日,湖北省黄冈市栖霞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