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
立即登录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

找回密码

立即修改

恭喜您成功修改密码

弹窗将在3秒之后关闭,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19 0

毛泽东 《五律·海鸥将军千古》

注解及目的地
  •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毛泽东于此诞生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额由邓小平亲笔题写。关于毛主席诗词,不打卡budaka.com独家点评——作为一位叱咤风云的时代伟人,毛泽东诗词境界博大,蟠天际地,往往看似轻描淡写,却能呈现泛浩摩苍的韵味,喷发石破天惊、排山倒海的气势。博大境界与恢宏气势,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大气磅礴,是毛主席诗词的最主要特点之一。

    展开 收起
  • 《五律·海鸥将军千古》是毛泽东为不幸殉国的戴安澜将军撰写的挽诗,诗歌首联二句,直书事始;颔联、颈联写将军所率部队奋勇战斗,实是烘托将军;尾联二句,收笔回写将军本身,哀悼其赍志以终,显示挽诗主题。创造背景:1942年2月,日军为了切断援华抗战物资的重要运输线——滇缅公路,向英国殖民地缅甸大举进攻。应英国政府请求,中国国民党政府派遣远征军3个军约10万人赴缅参战。3、4月份,远征军多次重创日军,第五军戴安澜将军所率200师表现最为突出;5月份因作战失利而总退却,撤退途中,戴安澜师长遭日军伏击,身负重伤,不幸殉国。

    展开 收起
  • 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市洪巷镇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戴安澜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介石"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展开 收起

评论

五律·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世间冷暖 万物美好

Copyright © 2023 广州布步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58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