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各体俱有佳作,尤以五七言律绝成就为高,七言律诗的造诣更是上追杜甫而独步晚唐。
展开 收起灞岸:长安东有灞水岸边,水上有桥名为灞桥,送别多在此分手并折柳相赠,取其同音“留”意。灞桥又称为“情尽桥”、“断肠桥”。写灞桥柳的诗词无数“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又有李白的“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罗隐的“柳攀灞岸强遮袂,水忆池阳渌满心”。这灞岸柳,应当是最赋离愁别绪之柳。因此,在诗词中常用“章台”和“灞岸”来代指柳。南宋词论家沈义父的《乐府指迷》说:“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也说明隐喻是唐诗语言的一个鲜明特点。
展开 收起经典词牌名——木兰花
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木兰花令”。以唐末五代韦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风摆柳是树?功夫?棋局?还是人生?
白云溪畔种还生,风摆长条拂水轻。——种放 风摆柳,在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迎…折柳寄情,引出一段流传千古的三角恋爱情故事
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官职不高,但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名字,靠的是一段非常神奇的爱情故…除了iPhone,原来柳树也有土豪金版
在大众的心目中,柳树的经典形象就是翠绿色,所谓绿柳。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有不少写到金色柳…古人送别为什么要折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经常阅读古诗的…柳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一作曳),王孙归路一何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