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
立即登录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

找回密码

立即修改

恭喜您成功修改密码

弹窗将在3秒之后关闭,

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

18 0

海德格尔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注解及目的地
  • 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 Heidegger,1889年9月26日—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展开 收起
  • 斯特凡·乔治(德语:StefanGeorge)(1868年7月12日-1933年12月4日),德国诗人,翻译家。

    展开 收起

评论

人文风物 更多>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为了理解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的名言“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斯特凡·乔治写了一首名为《词语》的诗。

词语

我把遥远的奇迹或梦想

带到我的疆域边缘

期待远古女神降临

在他的渊源深处发现名称——

我于是能把它掌握,严密而结实

穿越整个边界,万物欣荣生辉。

一度幸运的漫游,我达到她的领域

带着一颗宝石,它丰富而细腻

她久久地掂量,然后向我昭示:

如此,在渊源深处一无所有。

那宝石因此逸离我的双手

我的疆域再没有把宝藏赢获

我于是哀伤地学会了弃绝:

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

 

海德格尔的解释:唯有我们能支配的词语才能赋予物以存在。

世间冷暖 万物美好

Copyright © 2023 广州布步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58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