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墓,有记载的共四处。一处是山东省东阿县鱼山曹植墓。曹植曾被封为东阿王,在东阿时常登鱼山游览,有安寝于此的愿望,死后其子遵嘱将其葬于此。一处是河南淮阳城南三里之“思陵冢”。曹植晚年以陈四县被封为陈王,食邑3500户。当年即死在这里。一处在河南通许七步村曹植墓。曹植两度被封为雍丘王,在雍丘生活时间最长,此地又是著名的《七步诗》诞生地。一处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八斗镇南侧。八斗来自于谢灵运曾说过“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故取“八斗”为名。
展开 收起该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展开 收起《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据传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展开 收起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展开 收起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展开 收起持:用来;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过滤;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
展开 收起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淑)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