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世称“晏元献”,抚州临川文港(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晏殊村)人,晏几道父亲。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自幼能作文章。景德二年(1005年,即14岁),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宋仁宗亲政后,愈发受到重用,官至拜相。至和元年(1054年),晏殊因病自请入朝,翌年(1055年)逝世,享年六十五岁。获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宋仁宗辍朝两日,并为晏殊墓亲笔篆写碑文。晏殊尤其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词人冯延巳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展开 收起《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是晏殊所作。作为一个太平时代宰相,晏殊长居高位,过着幽静闲雅的生活,但亦懂得富贵人家的通病——闲愁,字里行间流露出落寞无奈的惆怅心绪,借此抒发自己的闲情。晏殊这首闲词,采用白描手法咏写了某个夏日黄昏一位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将美人的举止、姿容、睡态和醒时模样刻画得极为生动逼真,让人可知可感,极具生活气息。全词婉转有致,层次较为清晰,颇有一种静态美。从感观而言,俨然是一幅别具韵味、浓墨重彩的夏日仕女图。本词词格浓艳,颇见“花间”遗风。
展开 收起《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玉碗:古代富贵人家冬时用玉碗贮冰于地窖,夏时取以消暑;粉融:脂粉与汗水融和;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胜荷花:语本李白《西施》:“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借“荷花”表现女子美貌;鬓亸:鬓发下垂的样子,形容仕女梳妆的美丽;眉际月: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
展开 收起浣溪沙 其十三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