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索鲁是美国知名旅行作家、小说家。1963年大学毕业后,到非洲马拉维、乌干达做老师。1968 年,在新加坡大学任教。1970年代初,和家人移居英国。现定居美国,并仍四处旅行。保罗·索鲁著作颇丰,火车旅行文学更是久负盛名,曾荣获英国惠特布雷德文学奖、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代表作有《火车大巴扎》《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英国环岛之旅》等。
展开 收起1986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他用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摘录时采用译者陈媛媛的译本。
展开 收起在中国大地上
由于这是一座位于蒙古边缘的北方城市,并且地势平坦、空气干燥,所以北京有着美丽的天空。冬日的空气最为冰冷,却也是天空最蓝的时候。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自己的国家称作“天下”,意思是“天空之下的一切”——遇上好天气的时候,天空真是美到不行!它明净得如同一片海洋,却又完整得没有一丝缝隙和波纹,就连一片云也看不到。它无穷无尽、平平整整地铺展开来,变得一天比一天冰冷,可是到了冬日的黄昏,它又将化作一片灰烬。 我心想,再次造访长城的时候,那里应该空无一人吧。约翰逊博士3曾告诉过包斯威尔4他有多渴望来中国看长城,但鲍斯威尔本人却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成行,他家中还有孩子要照料,怎么去得了中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