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
立即登录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

找回密码

立即修改

恭喜您成功修改密码

弹窗将在3秒之后关闭,

新时代的语文把旧时光也弄得味同嚼蜡。

6 0

杨潇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注解及目的地
  • 杨潇,记者、作家、背包客。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新华社、《南方人物周刊》《时尚先生Esquire》,2013—2014哈佛尼曼学者。从2010年起周游世界,尝试一种融合时事、历史、智识讨论与人文地理的叙事文体。作品两次获得南方周末年度传媒致敬,三次获腾讯华语传媒年度盛典单项奖。曾出版个人作品集《子弟》。

    展开 收起
  • 该书写的是一个青年写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1938年,“湘黔滇旅行团”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2018年,处于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作者杨潇重新踏上这条长路。现实中非典型的公路徒步与历史上知识人的流亡之旅交织、对话、共振,层累的、不同的“中国”缓缓浮现。杨潇带着海量的史料积累与强大的问题意识,与沿途遇见的人交流,与西南的人文风光交流,与那个遥远的动荡时代交流。在两个不确定的年代,在国家与个人的危机时刻,人们用真实的生命体验,追问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开启一个全新的“寻路之年”。

    展开 收起

评论

人文风物 更多>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我沿韭菜园路北上,再向西拐入中山路,试图在同样的空间里体会八十年前那群知识分子的心境。这条路最东端是一个修建中的楼盘,路边墙体广告用空洞的辞藻强调着中山路的繁华历史:“源于1930年的华灯璀璨”啊,“时光藏品”啊,“倾城耀世”啊,新时代的语文把旧时光也弄得味同嚼蜡。

远远看见前方“中山包子铺”五个大字,字体倒有民国气味,过去买了两个包子,问老板:“这家店有蛮长时间历史了吧?”湘中口音的老板手指比画出一个V字:“两年!”

中山路并不宽,两边商业还算繁荣,街头不少小摊,卖削好的荸荠和菠萝,或者浙江风味的梅干菜扣肉饼,男的烤饼,女的擀面,一边忙活一边看路口有没有城管过来,烤完了,还得入乡随俗刷上一层芝麻辣椒油才够味。对面角落一排二层临街老屋已经拆得差不多了,废墟之中,还有一家服装店在坚持甩卖,店门口毛笔写了16个大字:“政府拆迁,全场洗货,机会难得,一顿乱卖”。另一个角落里,聚着趴活儿的摩的司机,一个老的被几个小年轻开玩笑弄得有点急,大喊“你不砍死我,我就砍死你”。

世间冷暖 万物美好

Copyright © 2023 广州布步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58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