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诗歌。这首诗吟咏了王昭君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这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经把杜甫这句诗从形象上进一步丰富提高:“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王昭君尽管出塞远嫁,但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
展开 收起“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开篇两句,首先点出王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诗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正是为了抬高王昭君形象,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杜甫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更是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沉重之感。
展开 收起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一作愁)恨曲中论。
*写于766年,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关于题目,吴若本作咏怀一章、古迹四首。
*引用典故:琵琶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