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杜甫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当时作者初到夔州。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在绝句中别树一格。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不如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
展开 收起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一作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写于766年,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引用典故:八阵付江流石转、三分
*诸葛亮八陈图有三,一在夔,一在弥牟镇,一在棋盘市,此在夔之永安宫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