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抒情主人公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全诗人物形象生动,诗意逻辑严密
展开 收起描述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但由于两人身份地位的差异,他无法接近她。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无法实现的痛苦。提到了“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严格,不同阶层之间的隔阂和难以逾越的鸿沟。
展开 收起总的来说,《汉广》是一首充满感性和理性的诗歌,它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传统。
展开 收起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
南:南方,周人所谓的南,即今东起淮水中下游两岸,南至汉水、长江中下游地区。
乔木:高大的树木。
休:休息。
思:一作“息”,语尾助词。
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
游女:出游的女子,一说指汉水女神。
秣(mò):用谷草喂马。
蒌(lóu):蒌蒿,也叫白蒿,一种生在水边的草,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驹(jū):小马。
江:江水,即长江。
永:长。
方:通“泭”,用竹木编成筏子。此处用作动词,用木筏渡水。《鲁诗》“方”作“舫”,小舟。
翘(qiáo)翘: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或以为指高出貌。错薪:丛杂的柴草。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析薪、刈楚为兴。
言:语助词。
刈(yì):割取。
楚:灌木名,即牡荆。
于归:古代女子出嫁。
译文:
南方有乔木,却不能在它下面歇息。
汉水边有位女子,我想追求她却无法得到。
汉水宽广,我不能游过去。
长江水长,我不能乘木筏渡过。
杂树丛生,我要把荆条砍下来。
那个女子如果出嫁,我要喂饱她的马。
汉水宽广,我不能游过去。
长江水长,我不能乘木筏渡过。
杂树丛生,我要把蒌蒿砍下来。
那个女子如果出嫁,我要喂饱她的马驹。
汉水宽广,我不能游过去。
长江水长,我不能乘木筏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