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顺德人!他堪称典型!
何绛(1672-1712),字不偕,号孟门,明朝广东顺德人。为人慷慨有大志,明亡后,偕同陈恭尹奔走图谋抗清,曾参加郑成功组织的反攻战役,事败后隐居。其诗文闻名于时,与何衡、陈恭尹、梁槤、陶璜号称北田五子。逝后葬于容奇小沙浮岗雨花寺后,上世纪80年代有残碑石置于雨花寺道旁,后下落不明。著有《不去庐集》。
碧血丹心,矢忠不二
明朝灭亡之后,何绛以一布衣投身于抗清事业而闻名。虽一度归隐于罗浮,但从未忘记复明大业,慨然钻研兵法,从戎报国。及明师瓦解,陈邦彦、陈子壮、张家玉岭南三忠先后死难,他与陈恭尹(陈邦彦之子)结成生死之交,同趋澳门避难。随后与陈恭尹到海岸各离岛,寻找明朝遗臣和抗清余部,又北上湖南,试入云南寻桂王,没有结果。后闻郑成功反攻即越座岭北上,直抵芜湖,参加郑成功战役,失败后才帐惘地回粤,成为“天地一闲人”。是时曾作《四过梅关》诗中有“山川满目皆删帐,天下何人是丈夫”之句,感慨殊深!
自号北田,教书立著
何绛回粤后即隐居乡中,自号所居为“北田”,“北”指田原野,“田”指游牧收猎,即纪念他找寻力量抗清辗转数千里,好象北原游牧一样。期间陈恭尹隐居于何绛家中,遂与陶璜、梁连及何绛、何衡兄弟诗文唱酬,世称北田五子。早年何绛的同族叔叔在乡间办学,才华出众的他经常当代课老师,在课堂上高谈阔论,见解独到,学生们都很爱听他的课。何绛其人论诗甚严,诗名仅次于陈恭尹,他对陈恭尹、梁乐亭诗作有过赞许,但不喜屈大均诗,其诗或叹时光易逝,或抒去国之悲,或写乱离之苦,或述漂泊之思,著有《不去庐稿》,《三编清代稿钞本》亦收录有其诗作十八首,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朝云墓》一诗,其诗曰:“试上山头奠桂浆,朝云艳骨有余香。宋朝陵墓皆零落,嫁得文人胜帝王。”全诗用来赞扬苏轼和妻子王朝云的爱情,其中一句“嫁得文人胜帝王”更是脍炙人口,传诵千古。
品德高尚,诚信还金
何绛不仅才华横溢,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品德高尚,以诚信待人。何绛晚年回乡定居,经常给乡亲讲解古今典故,终日不倦,讲到忠孝之事更常常义形于色。性复英爽,以贤、智、信服于家庭和宗族。下面是宗族中流传着他一段诚信还金的故事。
在中年时,何绛有一位很要好的福建朋友,来广东经商,因动乱路途不便,就将三百两金子寄在何不偕这个老朋友处。二十年后这个朋友已经死了很久,有一天这个朋友的儿子突然来找他,问起他父亲寄存金子的事。何绛二话没说,就带着朋友的儿子来到一个古井旁边,说:“你父亲的金子寄在我这里,我一动也不动埋在这古井旁边的地里。”朋友的儿子在他的指导下,从井边的地里挖出三百两金子,还包装得好好的,分毫不少。在场的人看了都很感动,为了表扬何绛对朋友的忠诚不折不扣,对金钱不贪不取,就将这口井命名为还金井,并将它刻在井台上历久不废,作为后代人学习的榜样,还将此事记载在志书里,成为地方永远流传的典故,何绛以诚信而扬名天下。
何绛身处更替之乱世,漂泊无依,于康熙五十年(1712年)卒乾隆十二年(1747年)奉枢葬于容奇小沙浮山(即雨花寺后山)。1948年雨花寺住持曾设有石碑,寺前路傍“何不偕先生墓道”,然而现在却下落不明,令人不胜唏嘘。虽然何绛一生坎坷,却仍然不改其赤子之心,一生至诚待人,获当时世人称赞,胡方在所撰《明高士何不偕先生墓志》中称赞他时说:“不偕英爽慷慨有大志,其人沉着刻苦能任事,尝游南北燕楚,皆为友人扶持患难,而己一无所与。然诺不苟,远近豪杰,许为‘吾党金汤’,见人谈节义事,则义形于色。”由此可见其人是多么慷慨磊落!
【参考资料:雨花寺】
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邑中名士岑学吕先生倡议重修雨花寺,并请清远山嵎峡,飞来寺、知客僧卓禅和尚住持,并奉祀北田五子及立树何不偕先生(即何绛)墓道石碑(现不存在)。古老相传、雨花寺内旧有一木联刻“闲僧扫径翻红叶,游客扪碑剔绿苔”是何不偕先生手迹。
*原标题《容桂名人录——何绛》
上一篇:但使龙城飞将在!ta到底在哪?
下一篇:东北儿童游戏:放爬犁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