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云寺
海云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陈边村雷峰山。曾名隆兴寺、雷峰寺、金瓯寺。
海云寺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年)年间,由海商(外国来华经商的胡人)捐建,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清初,一代高僧函昰法师驻锡该寺,重修扩建,命名为海云寺。由于函昰法师的号召力,海云寺曾是文人骚客汇聚之所,形成岭南文化中的“海云诗派”、“海云书派”。清代至民国,海云寺香火鼎盛,被誉为“粤中四大丛林”之一。抗战爆发后,番禺沦陷,寺院被毁。1958年大跃进期间,禅院斋堂彻底被毁,一代名刹被夷为平地。2008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同意恢复重建海云寺。可惜,至2023年未有具体眉目。
提到海云寺,不得不提其开山鼻祖——明末清初广东佛门领袖函昰法师(1608-1685)。字丽中,号天然,广东省番禺县吉迳村(今广州市花都区吉星村)人,俗姓曾,名起莘,字宅师,又号瞎堂,又号丹霞老人。世为邑中望族。6岁读私塾,13岁注《周易》。崇祯六年(1633)乡试第二,会试不第。33岁出家于庐山归宗寺。后返广州,主持光孝寺;明朝灭亡之后,从广州市区迁到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远离尘世。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广东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后世对函昰法师评价甚高——佛门一时之龙象,法门一方之砥柱。
根据史料记载,海云寺从顺治六年(1649年)开始动工,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才大致竣工,工期长达25年。规模之大,耗资之巨,不难想象。在资助海云寺的富豪中,有历史名人——平南王尚可喜。尚可喜虽然在”庚寅之劫”中杀人如麻,但来到广东当上平南王之后,居然捐资修寺,试图通过敬佛洗白。
海云寺竣工之后,函昰法师亲自题写了匾额,如“拂月堂”、“按月堂”、“如护堂”、“智食堂”等,并把自己居住的方丈室,命名为“瞎堂”。康熙二十四年(1685),函昰法师圆寂于此。
据传苏轼也来过海云寺。他被贬岭南时,路过广州,久闻海云寺盛名,于是从海云寺北面的江堤上岸登门拜访,并即兴为古道题名为“金瓯古道”,“金瓯”二字应源自苏轼《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番禺区这条村郊马路如今被命名为“金瓯大道”。苏轼也曾去过黄埔区南海神庙,并且留下诗作《浴日亭》,但南海神庙门前那条马路至今仍叫“电厂西路”。
cong
上一篇:广西桂林 白崇禧故居
下一篇:对台重要窗口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